
规章制度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提高科研人员对实验室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视,制定本制度,旨在最大限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整洁的工作学习环境,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条例
1、每一个实验室必须明确一位实验室负责人,由实验室所属课题组负责人指派,报综合管理处备案。人员如有调整,须及时将人员变动信息在一体化系统提交变更。
2、实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实验人员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新员工和研究生入所时必须学习《安全手册》并通过考核,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3、团队安全员负责每周和节前的实验室安全卫生检查,并及时向团队负责人通报检查结果,督促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执行研究所安全管理制度和及时传达材料所安全管理信息和通报情况。
4、加强人身安全管理,新进人员必须了解本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必须了解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情况时的人身安全防护。灭火器使用后不可放回原处,使用者应及时报告综合管理处进行更换;应熟悉实验楼安全疏散通道和自己所在位置安全疏散方向。
5、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不得穿凉鞋、拖鞋、短裤、裙子,长发需扎起、不能披肩发(尤其是合成实验室);使用手套、护目镜、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将食物、饮品等带入实验室或在实验室内进行饮食。
6、开展具有危险性的新实验,任何人员都必须事先制定缜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应熟悉所用试剂及反应产物的性质,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足够的防备措施(如防爆、防火、防溅、防中毒等);进行具有危险性实验(如剧毒、易燃、易爆等)的过程中,房间内不应少于2人;操作者必须佩戴防护器具(防护镜、口罩、手套等)。
7、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不准超负荷用电。严防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火花、电弧或高温导致的火灾。不能随意乱拉电线,拖线板不能放在地面上。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用电。实验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经常检查是否有损坏。配电箱内开关用途需明确并标注好,配电箱常处上锁状态,钥匙由物业保管。
8、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药品必须分类摆放整齐,药品标识要清晰、准确。易燃、易爆、有毒、挥发性化学品或生物试剂必须专门存放,专人妥善保管。贵重药品以及贵金属制品,必须上锁保存,由两人保管,做好存放和使用记录。剧毒药品要上报安全员,然后交至所仓库管理。严格做好剧毒危险品的领用、使用、登记保管与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9、严格按规定处理“三废”,严禁向水槽内倾倒废液,对需处理的无机、有机废液分别倒入废液桶内,并标明毒害物质名称,对需处理的废渣也须注明,及时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回收。固体废弃物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处理。
10、实验室仪器设备应有专人依据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维护与使用,确保人身及仪器设备安全。如需使用钢瓶气体,钢瓶必须固定。气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可燃气体(氢气、甲烷等)应与氧气分开存放。包括有毒、有害、惰性气体在内的所有气体均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
11、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抽烟,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12、实验室进行中要有人值守,长时间降温、干燥等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离开时需挂“实验中”提示牌,并有实验人姓名和手机号,以便紧急情况下联络。夜间通宵做实验需到所内网填写“加班申请”。
13、实验室应建立卫生值日责任制,保证每日对实验室清洁卫生进行打扫,实验室内保持整齐、清洁,各种物品摆放整齐,定期处理实验室的废液和废渣。每天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检查运行中的仪器设备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水、电、气等。
14、加强外来施工的安全监管,进行实验室和水、电、气路改造施工以及大型设备的安装等之前,须报办公室备案,实验室负责人指派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监管。
15、实验室内发生事故,必须第一时间向实验室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不得漏报瞒报。
三、安全卫生检查方法
安全工作小组对实验室安全卫生检查结果以扣分表的形式反馈给各团队负责人及实验室管理员,相关实验室须在规定时间内按安全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除扣分外,将对问题突出的实验室进行通报。
四、奖惩措施
对于在安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实验室安全员,予以通报表扬及奖励,如评奖评优的优先推荐,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奖励等。对于在实验室安全卫生工作中表现不佳的个人和团队,取消评奖评优资格。